展会动态 » 发改委能源局:积极推进生物质燃气清洁供热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为生物质能供热、乃至清洁能源供热展开新的篇章。


发展目标

到2020年,生物质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3000万吨,生物质燃气年利用量约100亿立方米,生物质能供热合计折合供暖面积约10亿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约3000万吨。到2020年,形成以生物质能供热为特色的200个县城、1000个乡镇,以及一批中小工业园区。打造生物质能供热新兴产业,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生物质能供热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市场规模较大的新型企业。到2035年,生物质能供热在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实现普及应用。


重点任务

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在做好环保、选址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在大中城市及人口密集、具备条件的县城,依托当地热负荷,稳步推进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十三五”时期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形成一批示范项目。

积极推进生物质燃气清洁供热。加快发展以畜禽粪便、秸秆等为原料发酵制取沼气,以及提纯形成生物天然气。推进生物天然气作为锅炉燃料或并入城镇燃气管网为城镇供热。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为周边居民供气,提升燃气普遍服务水平。加快生物质气化技术进步,以生物质燃气为锅炉燃料实现清洁供热。

建立分布式生产消费体系。根据生物质资源条件,建立包括原料收集、加工转化、运输、工程建设、热力服务等在内的分布式生物质能供热生产消费体系。小规模、多点布局,在稳定可靠的原料收集体系基础上,建设规模适宜的成型燃料或生物质燃气生产基地。

《指导意见》完善了促进生物质能供热的政策措施。其主要措施有: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将生物质能供热与治理散煤、“煤改气”、“煤改电”等一起纳入工作部署和计划。

第二,强化规划指导,要求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编制生物质发电规划,并在汇总各省(区、市)规划基础上编制全国生物质发电规划,申请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的热电联产项目,应纳入国家及省级规划。

第三,示范带动,全面推进,2017 年在东北、华北等北方地区以及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 26”个重点城市组织县域生物质能供热示范建设,在南方地区组织生物质能工业供热示范。

第四,完善支持政策,在锅炉置换、终端取暖补贴、供热管网补贴等方面享受与“煤改气”、“煤改电”相同的支持政策,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优先支持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生物质热电联产以及成型燃料生产和供热等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原料收集加工机械纳入国家农机具补贴范围。

第五,支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发挥生物质热电联产运行方式灵活的优势,积极支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备用、调频等辅助服务交易。鼓励项目法人成立售电公司,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并为周边用户提供冷热电、合同能源管理等综合能源服务。支持参与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向配电网内用户售电。

解读--

一、生物质能供热定位于县域和工业园区分布式清洁供热

生物质能供热主要包括生物质热电联产和生物质锅炉供热,其绿色低碳、清洁环保、经济可靠、可再生。生物质能供热就地收集农林废弃物等原料、就地加工转化为清洁热力、就近供应市场消费,是典型的分布式清洁能源供热,非常适合于人口规模适中的城镇民用供暖、点对点工业供热、工业园区分布式供热。

《指导意见》提出了生物质能供热的定位:“生物质能供热绿色低碳、经济环保,是重要的清洁供热方式,为中小型区域提供清洁供暖和工业蒸汽,直接在用户侧替代化石能源”。简单说,生物质能供热的特点就是“绿色低碳”、“中小区域”、“用户侧替代”。绿色低碳是生物质能供热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核心区别;中小区域是指生物质能供热主要用于中小型城镇、工业企业、中小型工业园区,布局灵活,适用范围广;用户侧替代是指生物质能供热是在消费侧替代化石能源,拆掉了多少燃煤锅炉,替代了多少煤炭。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燃煤供热特别是县域及农村散煤供热,是大气污染及雾霾的重要源头,由于县域及农村财力有限,能源基础设施薄弱,获得清洁能源难度大,而且居民价格承受力较弱,散煤治理难度大。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剩余物等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可供能源化利用约4亿吨标煤,资源量较大,分布较广,生物质就是老百姓身边的清洁能源来源。如果不利用,秸秆露天焚烧,反而成了污染来源。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技术比较成熟,完全能够保障生物质能利用产业大发展。

二、生物质热电联产可为北方县域提供清洁供暖

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成熟,能源利用效率较高。以3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为例,其供热面积一般为150万平方米左右,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增设生物质锅炉后供热面积可超过300万平方米,适合为人口10万左右的县城及相应的中小区域供暖,能源效率超过80%。

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1340万千瓦,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670万千瓦,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620万千瓦,其余为沼气发电,为北方一批县城提供了清洁供暖。在现行政策下,生物质热电联产供热成本比燃煤稍高些,比天然气采暖、电采暖低多了,有些地方生物质热电联产供暖价格与之前燃煤供暖价格是一致的。在民用供暖领域所有替代燃煤供热的清洁能源供热方式中,生物质热电联产的经济性最好。

《指导意见》提出,“十三五”时期,形成一批以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为特色的县城,大幅度减少当地燃煤消费,建立低碳供热示范区。到2020年生物质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到2035年超过2500万千瓦。要求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编制生物质发电规划,合理布局农林生物质和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将燃煤小火电改造为生物质热电联产,可供我们借鉴。据有关研究机构,我国目前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装机约9000万千瓦,其中3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有5400万千瓦,以热电联产为主。我们应学习北欧国家先进经验,将小火电改造为生物质热电联产,构建区域综合清洁能源系统,重点替代3万千瓦以下的燃煤热电联产。

生物质热电联产还可以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中发挥作用,提高综合效益。生物质热电联产运行方式灵活,应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备用、调频等辅助服务交易。项目法人成立售电公司,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并为周边用户提供冷热电、合同能源管理等综合能源服务。参与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向配电网内用户售电。这将大大提升生物质热电联产综合效益。

来源:国家能源局(部分内容源自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联盟生物质能供热专委会主任委员熊健)

返回顶部